南怀瑾

福厚之人身上有五大特征,你占几个?

都说人心里的善良,会在脸上留下痕迹,一个人是否常怀善念、常行善事,其实从他的神态举止间就能瞧出几分。那些默默积德、福德深厚的人,往往身上透着一种特别的气质。第一,他们的眼睛清澈有神,眉宇间透着温和与安宁。南怀瑾先生曾说,一个人内心是否坦荡,眼神最藏不住。心地纯

南怀瑾 金刚经 袁了凡 张艾嘉 戚继光 2025-09-03 14:34  5

过了六十,别再信“享福论”!这4种活法,才是真正的养道心

今天看到不少视频,内容都在讲人过六十就该放下一切,只为自己而活,吃好喝好玩好,儿孙的事让他们自己去操心,所谓“儿孙自有儿孙福”。这些观点听起来轻松自在,赢得无数点赞,仿佛成了晚年生活的标准答案。可细细品味,这背后是否也藏着一种悄然滋生的自私?为什么这样“独善其

退休金 活法 邻里间 南怀瑾 恩典 2025-08-31 00:37  5

凡是走出抑郁的人,都有一个共性:不再追求完美,不再苛刻自己
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聊到她认识的一位朋友,几年前被诊断为中度抑郁,医生建议服药治疗。但他最终没有选择用药,而是靠着自己的意志和调整,一步一步走了出来。听到这个故事时,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,也由衷敬佩。但更让我触动的是,朋友说,其实这样的人并不少见。他们并不是排斥医

完美 抑郁 完美主义 南怀瑾 森田正马 2025-08-29 10:23  7

信天意就是躺平?扯!先拼尽全力再听天命

命运的答案,常常藏在时间的缝隙里,像一粒种子,需要经历漫长的黑暗才能破土而出。泰戈尔曾说:“不要着急,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。”走过半生才明白,有些事拼尽全力依然落空,有些人倾尽真心依旧走散,这并非你不够好,而是“天意”自有它的节奏与深意。这份天意,不

农夫 创业者 天命 泰戈尔 南怀瑾 2025-08-27 21:50  4

一个惊人的发现:凡是不靠吃药走出抑郁、焦虑的人,都有一个共性,不再追求完美,不再苛刻自己,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

前几天和朋友聊天,说起她认识的一个人,几年前确诊中度抑郁,医生建议服药,但他最后没吃,硬是靠着自己一步步调整,慢慢走了出来。我们都感叹这不容易。但更让我惊讶的是,她说,其实这样的人不少——他们不是拒绝治疗,而是在配合专业建议的同时,真正从内心换了一种活法。

完美 抑郁 cbt 南怀瑾 森田正马 2025-08-27 10:56  6

颠覆认知!真正厉害的人,与人相处都死磕这3条反直觉法则!

大家好!我是慕雪知心小站。很高兴和大家见面了,承蒙抬爱,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“关注”慕雪知心小站,点赞共勉。—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最讲究分寸。水若太清,鱼便无处藏身;话若太满,灾祸便容易随之而来。与他人相处,要懂得守礼有度;与自己相处,更要守住内心的宁静

死磕 负能量 直觉 晴空 南怀瑾 2025-08-10 00:42  7

心被冻住的人:为何不再相信爱?千年国学智慧破解情感隔离之痛

最深的伤口往往看不见血,最痛的离别是身还在心已远。深夜的城市,一扇扇亮着灯光的窗户后面,藏着多少这样的场景:丈夫刷着手机,妻子追着剧,两人背靠背躺在同一张床上,却像隔着银河;子女发着朋友圈说“今天真开心”,父母却在空荡的家里对着冷掉的饭菜发呆;朋友聚会热热闹闹

国学 南怀瑾 太后 长安君 谢希孟 2025-06-24 17:04  10

活着久了就明白了,跟任何人交往,记住这4句话,会受用一生!

南怀瑾先生曾说:“真正的人生修行,是慎言谨行,莫要口无遮拦。”做人做事,要懂得把握分寸,心存敬畏,才能为自己留有余地。与其空谈议论,不如静下心来踏实做事,把精力用在行动上,才能收获更丰富的人生体验。当我们对一个人、一件事不了解时,切记不要妄加评论。随意发表看法

交往 负能量 南怀瑾 远观 心直 2025-06-13 03:53  11

这才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:越早知道,活得越通透

当下社会,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,内心空虚无力。好似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追逐物质的快乐,更是内心的平静与精神的富足。到底怎么做,才能停止焦虑、内耗,多点轻松自在。毫无疑问,从经典中取经不失为一剂良方。四书的重要性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底,“四书”影

南怀瑾 函套 四书 论语别裁 话说中庸 2025-06-09 18:01  10

男不带天,女不带仙,关于名字的学问,你知道吗?

世间的万事万物,均有各自的名称。无论是人、事还是物,概莫能外。就给人取名这件事而言,实际上存在诸多讲究。换言之,若想取一个好名字,深入探究的话,这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。特别是在往昔的旧社会,充斥着诸多封建思想,各个方面的规矩和讲究多如牛毛。

建华 学问 伦理道德 南怀瑾 一国之君 2025-06-03 20:25  13

从“专”到“传”不必执着“转”——论深度内容的价值路径

在信息碎片化、传播快速化的当下,文章的类型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那样,可以分为三类:“专”——专业性强、面向学术或特定领域读者的文章;“转”——通俗易懂、便于传播、受众广泛的转发型文章;“传”——内涵深远、具有思想高度和审美价值的传世佳作。面对这个分层体系,一个关

路径 钟南山 张文宏 南怀瑾 财经评论 2025-06-07 15:53  13